晚上好,我是小碗非著名专业吃货「郑郑」。注意!注意!注意!放假出门玩的要注意了!蜱虫高峰期已经来了,无论是在草地、还是外出郊游,大家一定要防着叮咬和掌握因对办法!可能你不在意,但一旦遇上,看完今天这篇,将大有用处!!想说的是:蜱虫,在山村很常见,但在城市,也并非离我们很远,喜欢户外,喜欢钻草坪的孩子尤其需要注意。看下图,就是这种会钻进人的肉里,吸食人血的东西,可怕的是:他身上可能携带上百种之病毒!!遭吸血,经传染,有致命的危险!更有数据显示:早在2010年,河南蜱虫中毒事件共造成18例死亡蜱虫为何如此危险?究竟有多可怕?为啥会置人于死地?1它,携带上百种病原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给人类蜱虫主要栖息在草地、树林、泥地中,它有两个活动高峰,主峰常在6月到7月,次峰在8月到9月。蜱虫靠寄生吸血而生,钻进皮肤后,就开始吸血,然后不断的膨胀,吸血前干瘪如米粒,吸满血后饱满如赤豆:▼其实蜱虫可能寄生在人体任何地方被蜱虫叮咬一开始不痛不痒,1~2天后会出现红肿、疼痛,轻者局部仅有红斑,重者会出现丘疹、水疱等,可出现发热、头痛、腹痛、呕吐等症状。但若是遇到了生活在环境恶劣下的蜱虫,它身上就可能携带上百种病原,会传染一些严重的疾病:你可能遭遇:莱姆病、斑疹热、Q热、森林脑炎、出血热、巴贝斯虫病、泰勒虫病、落基山斑疹热等8种病毒性、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。这些病毒都带有致命性,那么,如何才能让孩子和自己远离蜱虫的骚扰?2不得不看的预防方法,不得不学的唯一处理!面对蜱虫,防患于未然,是最好的解决方法,4个预防意识一定要有:1.进入山地、林区,戴上宽边帽,穿浅色面料光滑的长衣长裤,扎紧裤腿袖管,不可穿凉鞋。2.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,及时检查领口、袖口、裤口等部位,避免蜱类入侵。3.裸露的皮肤涂抹安全的驱蚊驱虫产品,及时补充,维持有效防护。4.回家后,仔细检查孩子的衣物是否有蜱虫附着,并仔细检查孩子的身体是否有被叮咬痕迹。▲云南2岁幼儿,被蜱虫咬手臂,流鼻血半个月;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:宠物易被蜱虫寄生,要带宠物定期做驱虫护理,去野外回来,要认真检查,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。▲微博网友截图万一,被蜱虫叮咬,也不要慌张,请记住4不要:不要拍打,不要硬拔,不要捏爆,不要用火或其它东西刺激它;由于蜱虫的嘴巴结构复杂,上面长着倒刺,进入肉中就能死死咬住,一旦不恰当的拔除,将带来2大危害:一来很可能将头留在肉中造成皮肤感染,引起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症状;二来会刺激蜱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,增加感染的可能性。tips:卫生部发布的《蜱防治知识宣传要点》中提到可用酒精或者烟头刺激叮咬的蜱使其退出皮肤,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却不建议这样做。那么被蜱虫叮咬后,我们要怎么办?唯一一个最安全的办法你要记住:找一把尖头镊子,夹在靠近皮肤的根部,垂直向上连头拔出,切忌旋转和扭动。(手残党还是直接去找医生,以免拔不干净,引发感染!)完整地取出蜱虫头部口器,可以减少或杜绝人体患上传染病。取出蜱虫后,要用酒精消毒伤口,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,如果出现发热、叮咬部位肿痛、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要及时就医,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。如果可能,拔下来的蜱不要扔掉,可以把它放进一个密封的塑料袋或者瓶子冻进冰箱。这样一旦不幸出现了蜱传病的症状,它还能帮助医生更容易找到发病的原因。写在后面:盛夏已来临,蜱虫到处有!家长们千万别因此而疏忽了!今天这篇大家懂了没,希望大家都能看完,领会!最后也别忘了给我们点个“在看”和“赞”噢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